望遠鏡的發展歷史及是如何將遠處的景物移到我們眼前來的
望遠鏡同其他光學儀器一樣,經過一段漫長的發展歷史,各種結構形式的望遠鏡相繼問世。根據光學原理,可歸納為折射式和反射式兩大類。折射式望遠鏡,常見的有棱鏡雙筒望遠鏡,因它鏡簡短、視野大,攜帶方便,常用于軍事和野外考察;反射式望遠鏡是由凹面鏡作物鏡,凸透鏡做目鏡,用于天文臺觀察天體。目前,大的反射鏡口徑已達6米,整個望遠鏡竟有十幾層樓房那么高!它“捕捉”的光,比自然進入人眼的光要強大1000萬倍;用它觀察天體,距離可達100億光年(一光年行經的距離約等于94608億公里)之外,可以看見的星星數目有幾十億顆之多!
然而,望遠鏡是如何把遠處的景物移到我們眼前來的呢? 這靠的是組成望遠鏡的兩塊透鏡。望遠鏡的前面有一塊直徑大、焦距長的凸透鏡,名叫物鏡;后面的一塊透鏡直徑小焦距短,叫目鏡。物鏡把來自遠處景物的光線,在它的后面匯聚成倒立的縮小了的實像,相當于把遠處景物一下子移近到成像的地方。而這景物的倒像又恰好落在目鏡的前焦點處,這樣對著目鏡望去,就好象拿放大鏡看東西一樣,可以看到一個放大了許多倍的虛像。這樣,很遠很遠的景物,在望遠鏡里看來就仿佛近在眼前一樣。
?
?